南路边茶加工制作历史悠久,距今己有1300多年。从唐宋蒸青团饼茶到明代散庄叶茶,明末将散茶筑制成包,成为紧压砖茶,历经民间工匠、艺人的长期传承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生产制作的南路边茶品质优良,汤色褐红明亮,滋味醇和悠长,加入酥油、盐、核桃仁末等搅拌而成的酥油茶,更是每个藏族同胞天天数次必不可少的饮品,形成南路边茶独有的特色。
南路边茶生产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摘、杀青、蒸揉、渥堆发酵、拼配关堆,到设架筑包等要经过30多道工序,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显著特点。南路边茶制作核心技艺是采用“渥堆”湿热作用“后发酵”,通过非酶促氧化作用促进茶叶“转色成味”;采用“蒸茶”与“筑压”成型;采用“蔑篓”自然干燥“定型”和包装运输。这些核心技艺主要由手工完成,保持了传统技艺,至今仍在生产中应用,核心技艺得到完整性和本真性地保护与传承。整个工艺流程通过千百年无数工匠的继承与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造工艺,流传至今,为雅安主产区所独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南路边茶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信誉和牢固的地位,成为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南路边茶(藏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