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中心 >> 正文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里天灯节

 【发布日期:2020-03-15】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相传孔明灯是三国时蜀国名相、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字孔明,人们就把这种开有一孔并能照亮长空的灯取名叫孔明灯。据说此灯是诸葛亮在西南一带打仗时用它来给部队传递军情和信息的。

上里镇群众自古就有有放飞天灯的习惯,每当重阳、清明、元宵等时节,群众自发性地用五颜六色的纸扎成灯笼状的天灯,请一些本土秀才在灯上写下祝福、吉祥的话语,然后就利用热气球原理,在夜间将灯放飞上一百多米的高空,以此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朋好友的祝愿,以及对已逝亲人的思念等情愫。特别是集体放飞时,场面十分壮观,初如神兵天降、夜同白昼,后似繁星满天、银河下凡。

上里天灯节是上里镇人民群众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民间民俗活动,它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表达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吉祥的愿望,是具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